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2017的文章

2017年五月川西包車行0528~0530_中路藏寨_墨爾多神山_巴朗山_成都(七)

圖片
中路藏寨 中路是一個古老的地方,從這裡還能遠望墨爾多神山。碉樓後面正對著墨爾多神山,藏族最古老的宗教——黑教的神山。墨爾多神山風景素以神奇著稱。 墨爾多神山觸目可及,高天流雲之下,紅牆金頂的寺廟、滄桑凝重的碉樓與高大莊重的民居散落、隱藏在翡翠般的青草綠樹之中交錯肥美的青稞田園。 參考資料 https://kknews.cc/travel/8en3re4.html

2017年五月川西包車行0524~0525_炉霍_甘白公路_亞青寺_白玉寺_德格(四)

圖片
一早炉霍陰雨綿綿濕氣較重, 當我們進入甘白公路後, 小雨成了細雪、公路沿途山勢峻峭險陡、天色陰沉、造就了有如魔戒場景之境, 拉下車窗快門不斷, 整條公路幾乎只有我們一台車, 絶美風景在極度寧靜中享受, 直到爬到最高處, 已是遍地白雪。 巧遇來自北京的藍寶堅尼超跑, 馳騁於G317要往西藏去, 超低底盤選擇此路段,真是好不捨得。隨行車隊配有專業攝影器材, 全程記録, 頓時成為我們全車的焦點, 車隊成員親切開朗, 彼此愉快的交談, 增加的旅遊的美好又特殊的回憶. 一早起床,住宿酒店旁的學校熱鬧非凡

2017年五月川西包車行0523_馬爾康松崗碉樓_甘白公路_炉霍_壽靈寺(三)

圖片
前一日到馬爾康時已是晚上七點, 拉瓦招待的藏餐滿足了我們的好奇心, 今日清晨早起天氣晴朗, 把拉瓦的度假村稍能好好的看清楚, 只是當時沒想到, 我自此與馬爾康結下深刻的縁份, 種下了再度造訪的因緣, 待整理2017年八月遊記時, 再好好細訴. 松崗碉樓維護的平整, 看的出當地費心保持其原貌之努力, 據了解2017年9月時, 當地仍持續維護其山徑之完整, 以保障遊客之安全及其環境的美觀. 直波碉群度假村

2017年五月川西包車行0521~0522_成都_都江堰_馬爾康(二)

圖片
此行為第三次造訪成都, 選擇住宿在 錦里 內的錦里客棧, 除了臨近 武侯祠 可就近參觀外, 景區內白天、夜晚、清晨特色皆盡收眼底, 完全體驗, 因店家休息時間不會太晚, 所以夜晚睡眠一點都不受影響。 都江堰 素聞其治水工程偉大經典, 本次親臨雖天候稍陰, 但因其大山大水合一、伴以山嵐騎於巒間的美景, 增添不少神秘及浩大之氣。嚮往青城山已久, 但因當日需趕至馬爾康、暫且作罷, 留待來日。 武侯祠 位於 成都市 南門武侯祠大街,是中國唯一的君臣合祀祠廟,由武侯祠、漢昭烈廟及惠陵組成,人們習慣將三者統稱為武侯祠。 東西偏殿中有 關羽 、 張飛 雕像。東西兩廊分別為文武廊房,塑有文武官雕像28座,殿內外還有許多匾聯,雕像眾多我也不一一拍攝,藉以下連結資料可得知各代表雕像之風格及代表人物。 參考連結: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6%88%90%E9%83%BD%E6%AD%A6%E4%BE%AF%E7%A5%A0

2017年五月川西包車行0527~0528_炉霍_塔公寺_丹巴甲居藏寨(六)

圖片
炉霍往八美往塔公,再回八美接著往丹巴,G317-S303-S215-S303,本就是一條風光豐富景色絕美的路線,若有天公作美那真是人生一大享受及樂事,很幸運的,我們遇上了。 道孚

2017年五月川西包車行0526_德格印經院_雀兒山_新路海_卡薩湖_炉霍(五)

圖片
德格印經院 德格印經院現是全世界藏文木刻印板保存最多、內容最豐富的印經院,素有「刻版印刷的活化石」之譽,除佛經外,德格印經院的經版還涉及歷史、科技、藏醫、歷算等 印經之藏紙原料是產於阿須草原的一種叫狼毒花的植物根莖,微毒清熱,造出的紙存放百年都不怕蟲蛀鼠咬 藏紙工藝歷來傳女不傳男,2000年印經院請來一位八十歲的老太太將祖傳的造紙術教給年輕人,才初步搶救了這門古老技藝。 原文網址: https://kknews.cc/zh-tw/culture/eakjaq.html 資料參考: https://kknews.cc/culture/rbmkjo.html 背包客棧內珍貴記録 https://www.backpackers.com.tw/forum/showthread.php?t=55218 官方網站: http://www.degeparkhang.org/index-cn.htm 節録部份內容 在长江上游的金沙江畔、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德格县境内,有一处古老、吉祥聚慧的宝地,那就是被称为“雪山下璀灿的明珠”的“德格印经院”,藏语称:“德格巴宫”(Tib. Dege Parkhang )。至今,它奇迹般地完整保存着22万余块木刻古印版,这不仅是藏族,也是中华民族乃至世界文化的宝贵遗产。 德格县是我国藏区三大文化中心之一。其最具典型代表意义所在,一是被称为“东方伊利亚特”的世界最长史诗--《格萨尔史诗》中的主人公格萨尔王的出生地,不仅格萨尔文化十分厚重,而且至今还十分活跃;二是享有美名的德格印经院,德格印经院在藏区三大印经院(另两个是西藏拉萨印经院和甘肃拉卜楞印经院)中,以收藏文化典籍最广博、门类最齐全、管理完备而严格、原材料制作考究、印刷高质量,以及对古建筑物、壁画、印版和其他文物全面而有效的收藏和保护而位居首位。 1980年,四川省人民政府公布德格印经院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6年又由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目前,“德格印经院”正在积极申报“世界文化遗产”。

2017年五月成都亞青寺德格丹巴_川西包車行_啟程(一)

圖片
2014年10月造訪了色達五明佛學院後,便決定有朝一日要一探白玉縣亞青寺,有了第一次在川西背著背包一路買車票搭公交車、找拼車、找包車的體驗後( 2014年 川西藏區自助首航-成都、色達、康定_冒險關卡篇 ) ,這次規劃了四人同行包車八天的行程,以國道317(G317)、S303、S215(往塔公寺為主要路線。 行程規劃 : 路線圖連結

2015年七月北海道自駕行_Day5 富良野咖啡店尋蹤

圖片
富良野 咖啡店尋踪 最後午餐落腳在一對喜歡旅行的夫妻 自大阪移居富良野 經營民宿輕食咖啡館  咖啡、茶飲、甜點、紅、緑咖哩、三明治  樣樣到位  整棟粗獷木屋,極特別 在森林裡的咖啡店

2015年七月北海道自駕行_Day4 美瑛_十勝岳展望台_青池

圖片
美瑛地區、印象中,總覺得每遇花季時,人與花都一樣多, 害怕人潮洶湧的我一直不敢親易嚐試;  而此行卻意外的得到了一個靜謐的休息空間。 美瑛地理位置及特色已是眾所皆知,此篇不免俗的放上用快門寫下的畫面;對我而言,美瑛地區除平原花海及農田外,此行意外入住的民宿 Pension Ken & Mary,男主人有一股傳統日本人的認真堅毅之氣,很是欣賞。 十勝岳展望台及青池是順行造訪,十勝岳這座活火山的火山地質及地貌險峻卻又可親近,不時看到日本登山客自另一個山頭翻山而來。當然,日本爬山銅鈴是必備的,希望熊寶寶們聞聲自動遠離啦。 青池,給了一個小小驚喜,人潮是多了些,規模也是小巧,但會令我憶起五色沼的特殊水質及池色,為此行增添了一抹特色。 五色沼,參考資料: http://www.urabandai-inf.com/urabandai/goshiki.html 十勝岳展望台

2015年七月北海道自駕行_Day2 知床峠

圖片
自野付半島往知床半島需翻越知床峠;知床峠爬昇約 740 公尺,山形優美,翻越最高點往知床半島下山時,正巧遇到日落時分, Puyuni岬 天空清澈襯以火紅落日沉入 鄂霍次克海 ,隨走隨停留下絕色美景,是自駕行最大的享受。 知床峠是 日本 北海道 國道334號 上一段跨越知床山脈( 羅臼岳 和 知西別岳 之間)的道路,介於 斜里郡 斜里町 和 目梨郡 羅臼町 邊界處,最高點海拔738公尺。 此段道路於1963年開始興建,直到1980年才通車,在每年冬季期間(約10月下旬至4月下旬),由於沿路有發生雪崩的可能,故此處前後約23.8公里的路段固定會禁止通行。 參考資料: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7%9F%A5%E5%BA%8A%E5%B3%A0

2015年七月北海道自駕行_Day3 - Day4 網走往層雲峽

圖片
7/11 早上結束知床半島的森林洗浴後,續往網走、能取湖、北見方向開,因為是下午鈄陽時分,沿途農田風光相伴,色彩鮮明繽紛。 進入網走經過網走駅,2007年入住的民宿依然還在,很快的又再進入時間隧道,2007年 V.S. 2015年的梗再度浮現。 駛入能取湖景區的當下,立馬被優美的露營環境深深吸引,佩服日本人認真做事的情結又油然升起,悄悄立下,有機會下回再自駕至此,在車上睡上一覺都好。 次日7/12,再度來到層雲峽, 最主要的原因是彌補約2000年左右到此時,滑雪纜車暫停運作,而無法體驗的遺憾 知床往網走 此行發現 "道之駅" 真的挺方便的,好吃好景好休息

2015年七月北海道自駕行_Day3 知床半島

圖片
我們全家喜愛獨木舟運動,多年前看過資料, YH 有獨木舟海上活動,帶領遊客觀賞半島斷崖的照片,原始林相令我印象深刻,不過此行是以徒步行走於知床五湖區,至於獨木舟出海的夢想,留到來年再看緣份了。 世界自然遺產知床半島滿載大自然魅力,自然生態豐富,小自螞蟻,大至黑熊都存在其中;是全世界熊密度最高的地區。所以園區規定,某些季節要進入特定區域需要有嚮導帶領,付費制也需要事先預約。相關規定請參考知床五湖國立公園官網。 知床五湖國立公園官網 http://www.goko.go.jp/multilingual_hantai/ground_pathway.html

2015年七月北海道自駕行_Day2 阿寒湖-屈斜路湖-野付半島

圖片
四季皆美且各有意境,早已是所有喜愛北海道人們的共識了 此次無心插柳之旅,巧妙的製造了 2007年冬季道東三湖 V.S. 2015年夏季的二湖,主角則是在2015年即將是大學生的兒子,不過此行因為時間稍趕,決定不再重遊摩周湖。 舊地重遊同時伴隨著孩子成長的回憶,感受真的特別的有意思,也為旅程增添了溫度。 阿寒湖 2007年 V.S. 2015年 雪白 V.S. 湛藍 2007年

2015年七月北海道自駕五天行

圖片
2015年的暑假,原本計劃好的是五天沖繩海島行,沒想到在出發前的前七天,得知將有二個颱風也要去湊熱鬧,於是當機立斷不跟它們玩,把行程全部取消改成北海道自駕,雖說日本去了不少次,但自駕倒是不曾有的經驗。 用四天的時間把一切火速搞定,出發的前三天得知沖繩已不是雙颱造訪了,而是三颱同遊了; 哈哈,只能說,還好決心下的快呀! 準備工作: * ORIX お客様の予約番号は W1228775 です。新千歳空港店 電話: 0123-22-0543 新千歳機場櫃檯 / 新千歳空港店 北海道 千歳市美々758-171 電話: 0123-22-0543 08:00-20:00 * 知床五湖散步旅遊預訂  預訂號碼 50102022  預訂日 2015年7月11日 09:00  嚮導 Shiretoko Tourist  Hidetatsu Iwamoto [COLOR="blue"]Japan Highway ETC路費試算[/COLOR] * 千歳東→芽室帯広 137km 2hr 07/09 JPY 3,660 * 芽室帯広> 足寄 63.6km 1Hr ETC 07/10 JPY 1,390 * 占冠→千歳東 64km 1hr 07/13 JPY 1,860 知床國家公園 知床與俄羅斯、加拿大等同屬亞寒帶氣候。 知床國家公園位於北海道東側的知床半島,是日本境內最美麗、最原始的國家公園之一。半島上的道路只能通往島上四分之三的地方,最北角只能在船上遙望或好幾天長途跋涉才能到達。 以下為此行行程(2015/07/09-2015/07/13) 全程路線圖:約 1200 公里

2014年 川西藏區自助首航-色達往康定回成都

圖片
由於成都前往色達的過程是稍辛苦的,因此不想再走 G317(當下還說不再走這條路,誰料我跟這條路在未來的日子居然有很深的因縁,待後續的故事再述) 包車自色達往康定,是此行最愉快的路程,同行還有二位五明佛學院的學生同行,一位學長一位學弟,學弟要回拉薩,學長一路陪行至成都。 所以他們跟我們一樣,包車至康定,再拼車回成都; 與我們不同的是我們在康定住一晚,次日搭公車回成都。 色達往康定,行炉霍往 S303 再接 G318 至康定,沿途經道孚-八美-塔公-新都橋-康定,風景優美,路況極佳,享受川西著名路段的大地風光;而回成都的公車比台灣的國光號還舒服,還看了二部賭神系列的港劇,一路安安穩穩的回到成都。 色達-炉霍-道孚-八美-塔公 清晨的色達在飄雪

2014年 川西藏區自助首航-色達&五明佛學院篇

圖片
在2017年的此時回憶 2014年前往色達,內心有不少的悸動,感謝當年的因縁,無論是前往的路上及置身於色達的當下,都是難忘又特別經歷。 色達縣城 或許是因為經過了20多個小時的公車驚魂,好不容易到了清新的縣城,感受特別溫馨可人

2014年 川西藏區自助首航-寬窄巷篇

圖片
寬窄巷 名氣不算小,知道且去過的人更不在少數,對我而言除了是一個由古街道重建的觀光景點,也是一個用鏡頭獵取新鮮及趣味的好地方,深具古意、創意及美食。

2014年 川西藏區自助首航-杜甫草堂篇

圖片
我喜歡古城 成都也不例外 對於古城內具年代的建築、街道、寺廟等等等 這幾年看下來,愈看愈覺得自己的淺薄 所以在遊記裡照片僅能代表自己當下所見 再用文字將當下所見的感受簡單的表述 至於歷史及人文暫以引用參考資料來說明 自助行常透過陌生的探索,發掘了自己的興趣及好奇心 因此在時間及空間的允許之下,便會發動一次又一次的前進 * 期許自己,為自己耕耘一些深度 * 在中國大陸的第一次自助行來到了成都,在這個城市隨走,很容易出現令我感動的地方,成都各交通大道上的確總是車水馬龍,城市內存在不少寺廟及庭園,我發現成都市民挺喜歡在裡面緩緩的的移動、茗茶、聊天、閱讀。成都氣溫較台北宜人,配合這樣的節奏,對我而言,很享受。 杜甫草堂 759年, 杜甫 因 安史之亂 流亡成都,在友人 嚴武 的幫助下於 浣花溪 畔蓋起了一座茅屋,並在此居住了4年。直到嚴武去世,杜甫才離開成都。 在這4年中,杜甫共作詩240餘首,是其創作的高峰。 馮至 在他所著《杜甫傳》中這樣說:「人們提到杜甫時,盡可以忽略他的生地和死地,卻總忘不了成都草堂。」

2014年 川西藏區自助首航-文殊院篇

圖片
我喜歡古城 成都也不例外 對於古城內具年代的建築、街道、寺廟等等等 這幾年看下來,愈看愈覺得自己的淺薄 所以在遊記裡照片僅能代表自己當下所見 再用文字將當下所見的感受簡單的表述 至於歷史及人文暫以引用參考資料來說明 自助行常透過陌生的探索,發掘了自己的興趣及好奇心 因此在時間及空間的允許之下,便會發動一次又一次的前進 * 期許自己,為自己耕耘一些深度 * 在中國大陸的第一次自助行來到了成都,在這個城市隨走,很容易出現令我感動的地方,成都各交通大道上的確總是車水馬龍,城市內存在不少寺廟及庭園,我發現成都市民挺喜歡在裡面緩緩的的移動、茗茶、聊天、閱讀。成都氣溫較台北宜人,配合這樣的節奏,對我而言,很享受。 文殊院 祂的歷史很久遠也很有內涵,在此我尚無實力多所介紹及論述,提供參考資料,我自己參考,有興趣的朋友也可以一起參考 https://baike.baidu.com/item/%E6%96%87%E6%AE%8A%E9%99%A2 成都市區的早晨,準備搭乘地鐵前往文殊院

2014年 川西藏區自助首航-成都、色達、康定_冒險關卡篇

圖片
繼2013年西藏跟團行後,藏區人文及大地一直呼喚著我 慢慢的看到了色達五明佛學院、白玉縣的亞青寺、德格印經院....... 動了凡心想要一探 嗯,是的,沒有團,沒進過川西,我們夫妻二人選了色達 沒有行程計劃,也沒買過車票,也沒自助去過成都....  什麼都沒有,只有強烈的不確定性..... 只有「人在冏途」! 2014/10/19 - 2014/10/26 八天四川流浪行 , 我的 行囊收拾! 就醬! 第一天之後的七天會在哪兒?住在哪兒? 一切看因緣! 冒險一! (2014/10/19) 種種預感讓我感覺得到有很多考驗 果然 7:25 往香港的班機,接不到 10:25 往成都的飛機! 還沒在川西爬山就在機場跑到一身汗 所以,要在法式餐廳等 19:05 往成都的港龍囉~

2013年 西藏行-西寧塔爾寺,東關清真大寺, 北禪寺

圖片
西寧 西寧是青海省的省會,是青藏高原第一大城市,青海第一大城市,是全省政治、經濟、文化、教育、科教、交通和通訊中心。 青藏鐵路 , 蘭新鐵路第二雙線 經過西寧,設有站點,西寧地處青藏高原河湟谷地南北兩山對峙之間,統屬祁連山系,黃河支流湟水河自西向東貫穿市區。市區海拔2,261米,年平均降水量380毫米,年平均氣溫7.6℃,最高氣溫34.6℃,最低氣溫零下18.9℃,屬高原高山寒溫性氣候。夏季平均氣溫17-19℃,氣候宜人,是消夏避暑勝地,有「中國夏都」之稱。 塔爾寺 位於 中國 青海省 西寧市 西南25公里的 湟中縣 魯沙爾鎮。始建於 明代 嘉靖 三十九年(1560年),是 藏傳佛教 格魯派 六大寺院之一,是格魯派創始人 宗喀巴 的誕生地。 參考資料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5%A1%94%E5%B0%94%E5%AF%BA

2013年 西藏行-青藏鐵路

圖片
青藏鐵路 世界之最 青藏鐵路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線路最長的高原鐵路。最高點位在海拔5072公尺的唐古拉山口,號稱是離天堂最近的鐵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火車站—唐古拉車站,海拔5072米。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凍土隧道—風火山隧道,海拔4909米,全長1338米。世界上建在凍土地段上最長的鐵路橋—清水河大橋,全長11.7公里。 世界最高鐵道-青藏鐵路之旅(拉薩-那曲-安多-唐古拉山口-沱沱河沿-「世界屋脊」-當雄羊八井-五道梁-不凍泉-「龍脈之祖」:昆崙山口-「亞洲脊柱」、格爾木-)【青藏高原沿途風光】 行車時間:青藏鐵路凍土地段時速將達到100公里,非凍土地段達到120公里,滬藏線列車全程運行時間預計在52小時左右。成都至拉薩預計45小時。西寧至拉薩預計22小時。格爾木至拉薩預計12小時。 青藏鐵路東具有高海拔、高紫外線、低氣溫、低氧氣含量的特點,青藏鐵路的觀光列車也都有抗寒、抗紫外線以及類似加壓艙的特殊設計。 軟鋪很舒適,也很乾淨,但即便如此,在晚上入睡時仍因頭痛而醒,補了頭痛藥以減緩症狀。全程窗外風景壯濶,氣候及景色變化萬千,我自一上車起便捨不得離開窗,快門也不停,直至天色全黑為止。 參考資料: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9%9D%92%E8%97%8F%E9%93%81%E8%B7%AF

2013年 西藏行-札什倫布寺及前往的路上、聶當大佛

圖片
扎什倫布寺 位於在日喀則城西四五公里的尼瑪山南坡上,是歷世班禪的駐錫地,是黃教六大名寺之一。扎什倫布寺位於日喀則市西北的尼色山下,寺廟依山而建,佔地面積達3 0萬平方米。寺內有九世班禪曲吉尼瑪於1 9 0 4年主持修建的世界最大銅佛——強巴佛。佛像高2 6 . 2米, 肩寬1 1 .5米,腳板長4.2米,手掌中指長達1.2米,耗銅2 3 . 1 8萬斤(約115噸),耗黃金8. 0 0 0兩,眉宇間鑲嵌大小鑽石3 2顆,並裝飾著珍珠、琥珀、珊瑚、松耳石等1 4 0 0多顆,由110名工匠歷時4年完成,號稱“天下第一大銅佛”。在扎什倫布寺內,還有五至九世班禪的合葬靈塔和十世班禪大師祀殿“釋頌南捷”。一世達賴及四世班禪的靈塔也安放在寺內。 扎什倫布寺為格魯派祖師宗喀巴的徒弟,即一世達賴根敦珠巴主持創建的,始建於明正統十二年(1447年),以後經過歷代班禪的修繕、擴建寺院規模不斷擴大,今佔地約20萬平方米,周垣長約2000米,依山傍水,層樓高聳,金頂碧瓦,巍峨莊嚴。全寺分宮殿、勘布會議(後藏地方政府最高機關)、班禪靈塔殿、經學院四大部分。

2013年 西藏行-卡若拉冰川_白居寺

圖片
卡若拉冰川 羊卓雍错 出來後,跨越4330米的斯米拉山口后就來到了卡若拉冰川。冰舌前沿海拔5560米,觀看卡若拉冰川的地方海拔约有5400米,在山口北面5600米左右的地帶。 參考資料: https://baike.baidu.com/item/%E5%8D%A1%E8%8B%A5%E6%8B%89%E5%86%B0%E5%B7%9D

2013年 西藏行-當雄_納木措

圖片
納木棤: 西藏三大聖湖之ㄧ,神山臂彎中的聖湖,藏語的意思是 “ 天湖 ” ,距拉薩 240 公里,位于拉薩以北當雄縣和班戈縣之間,湖面海拔 4718 米,湖面東西長 70 公里,南北寬 30 公里,湖面面積 1940 平方公里,是西藏第一大鹹水湖也是中國第二大鹹水湖,世界海拔最高的鹹水湖。 傳說納木措守護著念青唐古拉。此湖像藍天降到地面,而湖濱牧民說因湖面海拔很高如同位于空中,故稱天湖。納木措的南面有終年積雪的念青唐古拉山,北側和西側有高原丘陵,廣闊的湖濱,草原繞湖四周,水草豐美。 個人感受:2013前往時,因看到稍有感慨景區中不少幼小兒童為了生活而被父母賦予一些經濟上的任務,因而令前往朝聖的遊客稍被打擾而對孩子們稍有微言,遊客沒錯,孩子沒錯,是環境及為生命基本所需而有的現象,行者只能看著及感觸著。    參考資料: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7%BA%B3%E6%9C%A8%E9%94%99

2013年 西藏行-羊卓雍措

圖片
羊卓雍措: 羊卓雍措位於西藏南部浪卡子縣境內,藏語意為 “ 天鵝池 ” ,是西藏三大聖湖之一,湖面海拔 4441 米,東西長 130 千米,南北寬 70 千米,湖岸線總長 250 千米,總面積 638 平方千米,湖水均深 20 - 40 米,是喜馬拉雅山北麓最大的內陸湖。而世界上海拔最高的水力發電站 - 羊湖電站即坐落於此,羊湖屬低濃度鹹水湖,每年 11 月中旬開始封凍,冰厚可達 0.5 米。 被譽為世界上最美麗的水。 羊卓雍措: “ 羊 ” 上面; “ 卓 ” 牧場; “ 雍 ” 碧玉; “ 措 ” 湖 。連起來就是 “ 上面牧場的碧玉之湖 ” ,羊湖與藏北的納木措、阿里的瑪旁雍措並列為西藏 三大聖湖。   羊湖在藏人心目當中被看做是 “ 神女散落的綠松石耳墜 ” ,因為無論你在那個角度,都不能看到羊卓的全貌,她有三個姐妹,空母措,沈措,巴久措,以即古羊卓雍措四姐妹在巨大的湖盆中,手足相連,難以割舍,共同組成了讓我們肉眼看不到邊的聖湖。她的身軀蜿蜒在群山中達一百三十多公里, 羊卓雍措的一絕是她的水源來自四周念青唐古拉山脈的雪水,但她沒有出水口,雪水的流入與自然的蒸發達到一種奇特的動態平衡。 此行行經此處,雖天氣陰霾少了些藍天碧水,卻也因為多了水氣溫度夠低,讓我們見到了輕飄細雪的聖湖,蒼茫之境更添其神秘。

2013年 西藏行-拉薩

圖片
米拉山口_拉薩

2013年 西藏行-林芝

圖片
一個只想用低調孤寂的心態.. 來掩飾心中無限悸動及眼眶不安份淚水的旅程.. 一個不求旁人理解... 當下有多少無以言喻感動的人生體驗....  走在自己想走的旅途上... 腳下踏著屬於自己的心之嚮往... 僅以個人的視野及對大地粗淺的理解詮釋在圖片裡 Tibet…  2013/09/07 台北_成都 2013/09/08 成都_林芝_卡定溝風景區_巨柏林 2013/09/09 林芝_巴松措_米拉山口_拉薩 2013/09/10 大昭寺_布達拉宮_劇場幸福在路上 2013/09/11 拉薩_日喀則_羊卓雍措_卡若拉冰川_白居寺_札什倫布寺 2013/09/12 日喀則_雅魯藏布江_聶當大佛_拉薩 2013/09/13 拉薩_當雄_那木措 2013/09/14 青藏鐵路 2013/09/15 西寧_塔爾寺_東關清真大寺_北禪寺_水井巷 2013/09/16 西寧_成都_熊貓_寬窄巷_變臉秀 2013/09/17 成都_四川博物館_台北 此行參加旅遊團,全程天氣及視野皆屬上乘,此趟首次西行,為自己的藏區探索之路,立下的開端,為自己結下不解之縁,一個楔子。 西藏: 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有“世界屋脊”之稱。境內海拔在7,000米以上的高峰有50多座,其中8,000米以上的有11座,被稱為除南極、北極以外的“地球第三極”。全區為喜馬拉雅山脈、喀喇昆侖山脈、唐古拉山脈和橫斷山脈所環抱。地形地貌複雜多樣,可分為四個地帶: 一是藏北高原,位于喀喇昆侖山脈、唐古拉山脈之間,平均海拔4500米以上,長約2,400公里,寬約700公里,占自治區總面積的1/3,為一系列渾圓而平緩的山丘,其間夾著許多盆地,低處長年積水成湖,是西藏主要的牧業區。 二是藏南谷地,海拔平均在3,500米左右,在雅魯藏布江及其支流流經的地方,有許多寬窄不一的河谷平地,谷寬一般7至8公里,長70至100公里,地形平坦,土質肥沃,是西藏主要的農業區。 三是藏東高山峽谷,即藏東南橫斷山脈、三江流域地區,爲一系列由東西走向逐漸轉爲南北走向的高山深谷,北部海拔5,200米左右,山頂平緩,南部海拔4,000米左右,山勢較陡峻,山頂與谷底落差可達2,500米,山頂終年積雪,山腰森林茂密,山麓有四季常青的田園,景色奇特。 四是喜馬拉雅...